【即時短評】稅收又又又大幅超徵 除了普發現金還有更積極用途 3A娛樂城

財政部昨天公布去年全年稅收實徵金額,達到3兆7619億元。最引人矚目的,是超徵金額達到5283億元,創下歷史新高。這也是自2021年以來,連續第4年稅收超徵超過3800億元。「稅收大幅超徵」成常態,本身就是不尋常的事。

由於每年歲入都只能大略計算,有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超徵或短徵。但如果是超徵、短徵並存,或者超徵、短徵額度不多,還情有可原。但2021年超徵4327億元,2022年超徵5237億元,2023年超徵3860億元,2024年又超徵5283億元,累計已經「超徵」1兆8707億元,與預估稅收差距達15%以上,顯然就不是單純的「估計錯誤」問題。

googletag.cmd.pus 3A娛樂城優惠 h(function() {

var sizeMapping = googletag 3A娛樂城優惠 .sizeMapping().

addSize([1024, 400], 3A娛樂城優惠 [[1, 1]]).

addSize([0, 0], []).

3A娛樂城優惠 build()

googletag.defineSlot(‘/4576170/free-1_News- 3A娛樂城優惠 PC-a23′, [1, 1], ‘ads-inline-Desktop’)

.defineSizeMapping(sizeMapping)

.addService(googletag.pubads());

googletag.display(‘ads-inline-Desktop’);

});

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() {

var sizeMapping = googletag.sizeMapping().

addSize([1297, 400], [[300, 250]]).

addSize([0, 0], []).

build()

googletag.defineSlot(‘/4576170/free-1_News-PC-a24’, [[300, 250]], ‘ads-inline-Desktop-L’)

.defineSizeMapping(sizeMapping)

.addService(googletag.pubads());

googletag.display(‘ads-inline-Desktop-L’);

});

所以最可能的情況,是政府在編列年度預算時,就「有意識」的低估稅收。至於這麼做的理由,當然也顯而易見。首先,過去稅收超徵,民進黨政府總會營造「經濟情況好的超乎預期」假象,年年超徵,當然就是「年年經濟情況都好於預期」,可作為大內宣工具。其次,是雖然稅收超徵不能任意使用,但只要透過法定程序,仍可成為政府的「小金庫」,用來弭平國營事業虧損、還債或者類似「普發現金」這種討好人民的政策。過去幾年,政府在「稅收超徵」的用途上,這種例子就層出不窮。

不過稅收大幅超徵,也帶來另一個令人省思的問題。藍白聯手修財政收支劃分法,大幅增加對地方政府的挹注金額。根據粗略統計,大約會為地方政府增加3700多億元的收入。而就是這筆收入,讓民進黨在財劃法修法前後叫苦連天,直說如果財劃法修了,中央政府就沒錢可用,甚至連國防預算都受到影響。

但稅收連年超徵,證明其實只要精算得當,即時再多分配給地方政府3700億元,也完全不會有「中央政府總預算編不出來」、「沒錢可用」的情況。以2024年為例,超徵金額是5283億元,和財劃法修正後必須多付給地方政府的補助,還有1700億元的餘裕,哪裡會有「沒錢可用」的情況發生。

不過,財劃法修了,中央政府總預算刪了,稅收超徵也實際又發生了,問題已經不在「檢討」這筆錢是怎麼來的,而是對整個國家來說,這筆錢要怎麼使用才是最好的。目前國民黨立院黨團已經喊出「普發現金一萬元」的政策。某種角度看,稅收超徵意味「政府不需要這麼多錢,卻徵收了這麼多錢」,所以「還錢於民」有一定的正當性。但發完錢後呢?結果可能又只是一個紅包政策而已。

而更積極地處理方式,其實是把這筆錢用來解決近來諸多的朝野爭議。首先就是財劃法。由於正值預算審議、通過時期,財劃法增加地方補助要何時上路、怎麼上路,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傷透腦筋。其次是這次刪除的總預算,不少真的「砍到肉」,讓中央政府大哭沒有業務費可用,台電的虧損也無從解決。而事實上,這些問題,都可以在稅收超徵這筆錢上找到解方。

所謂的解方,就是朝野共同推動一個特別條例,針對這筆錢的使用作明確規範。首先,是拿來挹注財劃法應該補助給地方的金額。其次,是1000億元可以拿來彌補台電虧損。再來,是確實有必要使用但被刪除的預算,可從這筆經費中支用。如此一來,朝野和國家同時獲利,也符合「朝野共同合作」的全民願望,何樂而不為?

你可能也有興趣...

綜合即時新聞

熱門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