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,釀成4人死亡,後續證實為邦克列酸中毒,衛福部食藥署即日起啟動首次「邦克列酸」專案稽查,預計抽驗粿條、粄條或河粉等米麵濕製品共110件,結果最快8月公布,食藥署已於113年4月29日公開「食品中邦克列酸檢驗方法」,而這個檢驗方法,也適用於粿條、粄條、鮮/乾木耳等6類檢體。
台灣毒物學學會秘書長夏興國日前指出,以毒理學角度來看,早期蒐集證據非常重要,寶林茶室案在事發好幾天後,才回頭追蹤來源,採檢項目有限且影響準確度,確實造成懸案,未來應加強檢測時效。
為確保餐飲業者製備米麵濕製品的衛生安全品質,食藥署規畫113年抽樣米麵濕製品,檢驗邦克列酸,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,執行期間為即日起至113年7月31日,由各地方政府衛生局至餐飲業者處抽驗,預計送驗粿條、粄條或河粉等米麵濕製品共110件,檢驗方法已於4月29日公開。
「食品中邦克列酸檢驗方法執行注意事項」指出,檢驗方法是以標準曲線法進行含量測定,經測試符合確效規範的基質包含粿條、粄條、鮮/乾木耳、乾銀耳、玉米澱粉、小麥澱粉等,如要應用於其他檢體,經評估有定量需求且具顯著基質效應時,可採用標準品添加法或基質匹配檢量線法進行定量。
文獻指出,邦克列酸於特定條件,如光照、高溫等下,會部分轉換成異構物Isobongkrekic acid」,食藥署所購置的邦克列酸標準品溶液,也存在少量「Isobongkrekic acid」,故本檢驗方法的檢體中邦克列酸含量,是採邦克列酸及Isobongkrekic aicd的波峰面積總和計算。